- 门理想;魏筠筵;
作为公共数据开发利用的最新实践探索,授权运营为公共数据的市场化配置提供了有益的行动方案和思路启示。然而各地的授权运营大多囿于点状的分散市场,公共数据难以最大限度地自由流动和创造价值。公共数据授权运营能否跨域协同、又该如何实现,鲜有研究对此做出回应。基于协同治理理论,构建一个包含动机、能力和机制的三维分析框架,结合这一框架对核心辐射、统筹提拉、生态群落、多点结盟四种公共数据授权运营跨域协同的典型模式展开分析。研究发现,当前各地协同开展公共数据授权运营面临以下共性问题:持续性协同动机不充分,成本和风险高昂,激励手段匮乏;综合性协同能力不均衡,资源统筹、业务操作、基础支撑能力欠缺;跨域性协同机制不健全,数据、业务、监管三个层面的协同机制不完善。为解决上述问题,未来应合理调控激励约束,持续激发协同动机;立足区域禀赋条件,深度强化协同能力;凝聚主体行动共识,全面细化协同机制。
2025年10期 No.274 4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8K] - 何瑞;王春燕;吴旭红;
数字技术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动力源,也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基础。技术治理通过重构传统乡村治理结构,利用数字技术对乡村权力要素进行重组、对乡村组织架构进行再造、对乡村治理主体进行整合以及对村民数字素养进行培育。技术治理在助力乡村治理效能提升的同时,突显了技术理性而忽视了作为传统乡村治理中熟人社会的情感需求。而情感治理通过强化伦理道德、注重村民治理需求以及提升公共价值,为数字乡村治理提供情感联结机制、情感表达机制和情感认同机制,有效地弥合了数字乡村治理中技术治理的限度。通过技术治理和情感治理的耦合机制形成数字化情感治理机制,实现了技术治理的情感回归,从而促进乡村善治。
2025年10期 No.274 5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8K] - 张慧颖;吴童祯;康开荣;龙华钰;
在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背景下,探讨数字治理生态如何优化政商关系,是讲好中国特色改革故事的重要方面。已有研究尚未揭开数字治理生态对政商关系的作用机制黑箱。基于TOE框架,采用fsQCA与NCA混合方法对31个省级数字政府建设案例进行了组态分析。研究发现:作为必要条件和全组态核心条件,数据治理能力与政企环境对优化政商关系更为重要;存在数据驱动-资源支撑型、数据驱动-组织关注型、全要素协同驱动型三种高水平政商关系的驱动路径。此外,在二阶等价组态内部和其他不同组态间,存在等效替代关系,分别以不同的方式促进政商关系“亲清化”发展。最后,不同区域的高水平政商关系组态也存在差异,呈现出不同的路径特征。
2025年10期 No.274 7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8K] - 董建坤;王红妹;邢以群;张大亮;
卫生健康数字化转型是推动实现全民健康的重要手段,而技术赋能失衡有损于健康公平。通过文献回顾,并运用医保码案例进行分析,构建并展示了数字健康公平治理机制分析框架。研究发现,数字包容理念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建立“价值共创”和“技术创新”的实践机制,通过“价值共识-价值共生-价值共增”的价值共创过程以及“快速响应-敏捷治理-缓冲机制”的技术创新过程,有效回应了数字健康公平问题。然而,任何一种治理机制都存在失灵风险,建议强化政府的“元治理者”职责,推动技术逻辑与人文价值的和谐共生,以维持价值共创和技术创新机制的有效运转。
2025年10期 No.274 8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5K] - 王玉龙;曾润喜;
算法偏见是算法的“有限运行”、多元主体的“倾向转移”和环境要素的“社会渗透”共同作用的产物。从技术角度看,算法抓取低质量的原始数据、缺乏高精度的信息辨别、推荐同质化的价值信息、技术升级能力滞后等可能催生算法偏见;从主体来看,算法设计者的片面认知、市场竞争者的资本干预、平台经营者的技术滥用、个体使用者的习惯偏好可能促生算法偏见;从环境看,政治意志的定向、经济利益的趋向、文化思想的指向、社群差异的动向可能滋生算法偏见。为建构公平正义的算法秩序,需要以技术优化、主流价值、受众素养、算法问责为支点,探索算法偏见治理的实效路径,避免其演变成为智能化形态的“利维坦”。
2025年10期 No.274 100-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2K] - 石峰;李齐;陈阳;
公务员人工智能素养培育已成为数智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依据“三层次概念分析”框架,界定了公务员人工智能素养的内涵、外延和指标体系。公务员人工智能素养是公务员为适应数智时代的发展,在履行公务职能过程中所需具备的一系列显层和潜层与人工智能相关的能力,反映了公务员职业特性对其人工智能素养的特殊要求。公务员人工智能素养与其他群体的区别在于其职业特点与实际需求所呈现出来的特殊性。基于胜任力模型、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框架和已有人工智能素养框架的研究成果,按照显层与潜层两个层面建构了包含人工智能理解、人工智能应用、人工智能学习、人工智能治理、人工智能情感以及人工智能伦理六个维度的通用型公务员人工智能素养指标体系。
2025年10期 No.274 108-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2K] - 谢文栋;
政府数字化转型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也是赋能地方政府环境治理的新引擎。以“互联网+政务服务”试点政策构造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政府数字化转型对地方政府环境治理效率的影响,并从“制度、技术与行为”三个维度逻辑构建分析框架,考察了政府数字化转型如何通过赋责、赋能和赋权促进环境治理效率提升。研究发现,政府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提升地方政府环境治理效率,且这一提升作用在互联网发展水平较高、政府规模较大和东部地区城市更为明显。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环境监管强化(技术)和公众环境参与(行为)是政府数字化转型实现环境治理效率提升的主要路径。进一步分析表明,“互联网+政务服务”试点政策与“宽带中国”和“智慧城市”等政策在提升环境治理效率上存在正向联动效应。研究结论为新时期政府创新环境治理模式、推动数字化与绿色化融合发展、实现环境智慧治理提供了政策启示。
2025年10期 No.274 119-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5K]